體液免疫
高2020級生物組黃瀟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為《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教科書生物必修3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第4節(jié)《免疫調節(jié)》的第二課時。內容為體液免疫。教材突出體液免疫對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維持的作用,從深層次上揭示體液免疫在生命活動的整體性。這對于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整體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揭示了體液免疫在機體內的復雜性,說明了體液免疫對于機體的重要性。
二、學情分析:
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學過傳染病和免疫、免疫的功能等內容,學習了生物學名詞,如淋巴細胞、抗體、艾滋病等,但對以上內容可能遺忘了。在高中階段,通過必修一學習蛋白質的功能中對抗體的講述,學生對體液免疫有了基礎的認識。本節(jié)課通過聯(lián)系社會熱點新冠疫苗,重點學習體液免疫的過程,理解體液免疫過程中涉及的免疫細胞在維持人體穩(wěn)態(tài)中所發(fā)揮的協(xié)同作用。
三、教學目標:
①生命觀念:闡述疫苗、抗原、抗體的概念。
②科學思維:構建體液免疫過程的概念模型;構建抗體濃度變化和患程度變化的數(shù)學模型。
③科學探究:探究體液免疫的過程。
④社會責任:關注新冠疫情的社會議題,明辨真?zhèn)巍?/span>
四、教學重點:
①抗原、抗體。
②體液免疫過程中的免疫細胞及其功能。
③體液免疫的過程。
五、教學難點:
體液免疫的過程。
六、教學理念:
根據(jù)國家課程標準,落實課程的四個核心素養(yǎng),即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本節(jié)課重點在提高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yǎng),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教學內容生活化,與社會實際相聯(lián)系,教學內容圍繞社會熱點新冠疫苗,讓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形成理性認識,從理論知識辨別真?zhèn)危?/span>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七、教學策略:
本課運用情境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通過社會熱點新冠疫苗引出課題,整個教學也圍繞新冠疫苗講解與體液免疫的相關知識。以問題串的形式,層層引導學生掌握疫苗、抗原、抗體、體液免疫過程等知識,幫助學生建立邏輯體系。通過探究式教學,結合生物科學史,引導學生構建體液免疫過程的模型和構建抗體濃度變化和患程度變化的數(shù)學模型,搭建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信息交流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從深層次上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八、教學媒體:
幻燈片、教材
九、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圖 |
情境導入
疫苗的概念
抗原的概念和特點
抗體的概念、化學本質、性質、分布
體液免疫過程中涉及的免疫細胞及其功能
體液免疫過程
構建相同抗原再次入侵的體液免疫的數(shù)學模型
辨真?zhèn)?/span>
| 播放“新冠疫苗進入人體后”的視頻。 引入:新冠疫情爆發(fā),造成了上億人的感染,而在萬眾期待之中,我國國產新冠疫苗研發(fā)成功了,并且已經進入了接種階段。那新冠疫苗在機體內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體液免疫。 展示北京生物的新冠疫苗盒子,引導一位學生閱讀北京生物的新冠疫苗盒子的主要的有效成分。 提問:除此之外,我們出生的時候接種的第一針疫苗,是什么疫苗? 卡介苗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一種減毒的病原體。所以我們可以這兩個實例總結出疫苗的概念。 提問:在新冠疫苗進入人體的這個過程中,首先進入人體的是什么? 提問:新冠疫苗,我們把它稱為抗原,什么是抗原呢? 提問:根據(jù)抗原的概念能不能總結出抗原的特點。 講解:抗原特點(1)異物性:進入人體的外來物質,如新冠病毒、新冠疫苗、細菌、花粉等;指非正常組織:如癌細胞、衰老細胞等。 (2)特異性:只能與相應的抗體或效應細胞發(fā)生特異性結合。 (3)大分子性:抗原的相對分子質量都比較大。 提問與展示:新冠疫苗進入人體以后會刺激細胞產生某種物質,在這個過程中是否真的有物質產生?展示兩份化驗單,一份是新冠疫苗注射前,一份是新冠疫苗注射后,大家從中讀到了什么信息? 提問:什么是抗體? 提問:通過這個化驗單同時根據(jù)抗體的概念,可以總結出抗體的化學本質是什么?性質是什么?分布在哪兒?
點評抗原、抗體的判斷題。 活動一:展示生物科學史,引導學生總結體液免疫過程中涉及的免疫細胞及其功能。初步構建體液免疫的過程。
活動二:閱讀教材P37,小組合作完善體液免疫過程的模型。 講解體液免疫的過程。 階段Ⅰ:大多數(shù)病原體經過吞噬細胞等的攝取和處理,暴露出這種病原體所特有的抗原,將抗原傳遞給T細胞,刺激T細胞產生淋巴因子。少數(shù)抗原直接刺激B細胞。 階段Ⅱ:B細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開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小部分形成記憶細胞。 階段Ⅲ:漿細胞分泌產生的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抑制病原體的繁殖或者對人體細胞的黏附。大多數(shù)情況下,抗體與抗原結合后的效應:結合后會發(fā)生進一步變化,如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進而被吞噬消化。記憶細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長時間內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當再次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值分化產生新的記憶細胞和抗體,漿細胞能夠快速產生大量的抗體。此為二次免疫反應。
根據(jù)科學史以及對體液免疫的分析。我們再來總結出與體液免疫有關的細胞及其功能,加強記憶。
點評體液免疫過程的判斷題。
活動三:構建相同抗原再次入侵的體液免疫的數(shù)學模型 引導學生總結二次免疫的特點。
提問:為什么我們要打新冠疫苗的加強針呢? 過度:我們知道了疫苗的作用機理后,所有的理論終將用于實踐。前段時間接種新冠疫苗的流言四起,我們能不能利用我們所學知識,來嘗試分辨這些網絡上的傳言是否屬實呢? 活動四:小組活動,辨真?zhèn)巍?/span> 傳言1:聽說新冠疫苗中含有新冠病毒,接種后會患新冠肺炎,也會造成副作用。 傳言2:上海某游客完成了疫苗接種,卻還是感染了新冠肺炎,接種新冠疫苗無意義。 傳言3:我已經接種了流感疫苗,可以預防病毒,所以沒有必要接種新冠疫苗。 講述: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我們關注社會議題的同時,我們要學會運用我們所學的只是來明辨真假,做到不造謠的同時,不傳謠也不信謠。 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從2019年12月疫情爆發(fā)至今,我國的新冠疫情得到了全面的控制,這體現(xiàn)了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以及大國力量。最后,我們一起來朗讀一首抗擊疫情的詩。對在疫情中付出的所以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
觀看視頻,關注社會熱點,新冠疫苗。
學生讀北京生物的新冠疫苗盒子上的成分,包括滅活的新型冠狀病毒、氫氧化鋁、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氯化鈉等。所以,新冠主要的成分是滅活的新型冠狀病毒。 卡介苗。 疫苗它指的是滅活或者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
新冠疫苗。
抗原: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 抗原的特點是異物性、特異性、大分子性。
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數(shù)值都增加。我們可以看出的確有物質產生,把它稱為抗體。
機體受抗原刺激后產生的,能與該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體的化學本質:蛋白質或者免疫球蛋白??贵w的性質:特異性。抗體的分布:血清(主要)、組織液及外分泌液。 完成抗原、抗體的判斷題,并講解。 科學史一:漿細胞——分泌抗體 科學史二:吞噬細胞——在特異性免疫中是攝取、處理抗原,并呈遞給T細胞;吞噬抗原抗體結合物。T細胞——識別、呈遞抗原。 科學史三:T細胞——分泌淋巴因子。 科學史四:B細胞——識別抗原,增殖分化成為漿細胞和記憶細胞。 科學史五:記憶細胞——識別抗原,分化成相應的漿細胞和記憶細胞。 初步構建體液免疫的過程。 小組合作完善體液免疫過程的模型。
完成學案免疫細胞的表格。總結三個唯一。免疫細胞中,唯一能產生抗體的細胞是漿細胞。唯一沒有識別功能的細胞是漿細胞。唯一識別抗原但無特異性的免疫細胞是吞噬細胞。 完成體液免疫過程判斷題,并講解。
結論:二次免疫反應比初次反應更快、更強,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致病之前將其消滅。
獲得更多的抗體和記憶細胞。 傳言1:不屬實。接種后,是不會患新冠肺炎的,因為疫苗通常有滅活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不會使人患病。上市的疫苗一般都是通過安全性檢測的,副作用也比較小。 傳言2:不屬實。新冠病毒容易發(fā)生變異。原來接種的疫苗,記憶細胞產生的抗體就無法識別變異的新冠病毒。接種疫苗,一方面是可以預防,另一方面是即使再次感染也可以減輕癥狀,對治愈也有利。 傳言3:流感疫苗僅僅針對流感病毒的感染,不僅不防新冠。而新冠疫苗才是針對新冠病毒,抗原只能與相應的抗體或效應細胞發(fā)生特異性結合。 齊聲朗讀:眾志成城抗肺炎,華夏兒女齊動員。生命責任重泰山,舉國上下渡難關。白衣戰(zhàn)士入龍?zhí)?,神兵懸壺保平安?/span>
|
通過播放視頻,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社會熱點新冠疫苗,引出課題體液免疫。
學生讀北京生物的新冠疫苗盒子上的成分,以及介紹卡介苗。幫助學生理解疫苗的概念。
通過問題串,引導學生理解抗原的相關知識點。
展示化驗單,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從生物學角度上理解抗體的相關知識。
通過習題,加強鞏固抗原、抗體的的知識點。 通過生物科學史,強化學生的科學思維。幫助學生掌握體液免疫過程中涉及的免疫細胞及其功能。初步構建體液免疫的過程。
通過閱讀教材,小組合作完善體液免疫過程的模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聆聽老師講解體液免疫的過程。查漏補缺。
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分析、解決問題、建構知識,使學生理解體液免疫過程中涉及的免疫細胞。 通過習題,加強對知識的掌握。
通過社會議題“為什么我們要打新冠疫苗的加強針”,進一步鞏固體二次免疫。
聯(lián)系社會熱點網上的傳言,幫助學生將理論用于實踐,完成核心素養(yǎng)提出的“社會責任”的目標。
激發(fā)學生的感謝之情和愛國情懷。 |
十、教學反思
(1)整體分析:本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選取了社會議題“接種新冠疫苗”,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式,通過問題串和引導學生活動來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另外在安排知識講述的時候也盡可能多的先讓學生闡述觀點,我給予知識點的補充,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整體來說,本節(jié)課的條理比較清楚,用問題銜接各個知識點較好,知識講解比較清楚。
(2)亮點之處:本節(jié)課最大的成功之處是社會議題“接種新冠疫苗”貫穿整節(jié)課,通過新冠疫苗層層深入,講解相關知識點。通過學生活動帶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小組活動構建體液免疫過程的模型,構建相同抗原再次入侵的體液免疫的數(shù)學模型。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學完本節(jié)課的知道,引導學生將理論用于實踐,利用所學知識,嘗試分辨這些網絡上的傳言是否屬實。通過這個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我們關注社會議題的同時,我們要學會運用我們所學的只是來明辨真假,做到不造謠的同時,不傳謠也不信謠。最后,通過一首抗擊疫情的詩,對在疫情中付出的所以工作人員表示感謝。達到情感的升華。
(3)教學改進: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對課堂的整體掌控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多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由單純的傳授式教學轉變?yōu)橹鲃忧笾?,既鞏固了基礎知識,又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發(fā)展。
撰文:教科室
圖片:教科室
審核:劉旭
上傳:鄒濤